欢迎您访问家友中国书画鉴赏网!
我们努力做最好的书画网 www.jiaiu.com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名家推荐 | 人物专访 | 名作欣赏 | 专题报道 | 艺术投资 | 字画装饰 | 收藏知识名家博文 | 古今艺术
吴昌硕艺术 是中国画里程碑
家友中国书画鉴赏网    发稿日期:2014-12-15 17:36:30
梅兰竹菊谓之雅,牡丹吐艳称之俗。中国历代文人画中几乎没有娇艳欲滴、色彩艳丽的牡丹。二十世纪现代四大家之一的自称三十学字,五十学画的吴昌硕却画梅兰竹菊,画水仙石头也画牡丹,他的画雅俗共赏,文人雅士喜欢,平头百姓也喜欢。吴昌硕像诗人但丁为旧世界送葬,更像画家乔托为新世界接生,他开创了现代中国文人画的先河,是中国现代画的开山鼻祖。他让中国画面目一新,走出了象牙塔,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吴昌硕的艺术有着划时代意义,是中国画的里程碑。中国现代很多成功的画家多受到吴昌硕的影响,如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他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也有很好的表现,其 1918年创作的 《花卉六条屏》在某场拍卖会上起拍价为260万元,最终以460万元落槌。

  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有人说吴昌硕的画好,但吴昌硕会说自己的字更好,有人说吴昌硕的字好,吴昌硕会说自己的印更好。其实吴昌硕诗、书、画、印无所不精,他以金石入画入书,同样也以书画入金石。

  作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的吴昌硕,他的篆刻成就确实达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他的篆刻先从“浙派”入手,后攻汉印,同时受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人的影响。搞篆刻的人都知道,要刻好字首先要写好字,所谓七分写三分刻,而吴昌硕书法中篆书成就尤甚。他喜临石鼓,两周金文及秦代石刻,他的篆书凝炼遒劲、貌拙气酣,有金石气息。有这样的书法功底,篆刻自然不同凡响,细细品味吴昌硕的印章,会感觉到有种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古而今、变而正的特点。

  在篆刻方面,吴昌硕上取鼎彝、秦汉,下挹明清,创造性地以厚重的钝刀,用切、冲两种刀法结合治印,这样他的篆刻作品能在秀丽处显苍劲,流畅处见厚朴,小小一方印章所诠释的美学意义是巨大的。二十世纪初叶,杭州西泠印社成立,吴昌硕被推为首任社长,西泠印社从此风光无限,现在仍是中国艺术家的雅集。

  历经磨难开宗立派

  吴昌硕的一生是历尽磨难的,所处的时代是动荡不安的。吴昌硕生于1843年,殁于1927年,1843年鸦片战争刚刚结束,吴昌硕恰在这时出生。在吴昌硕17岁那年,太平天国与清兵的战火终于燃到了他位于浙江安吉的老家,为避战火,吴昌硕一家四处逃难。五年后,吴昌硕返回了家乡,这时除了老父亲外,全家人都去世了。蓬蒿满院,瓦砾遍地,吴昌硕与父亲相依为命,种地为生。这样的生活十分艰苦,但他立志要以一技之长改变命运,改善生活。这样就迫使他必须走一条雅俗共赏的道路,使自己的画能卖得出去,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吴昌硕的画里往往有水仙,有石头也有牡丹。水仙与梅兰竹菊一样高雅为文人所推崇,而石头坚硬的个性吴昌硕十分喜欢。金碧辉煌,鲜红娇嫩的牡丹吴昌硕并不喜欢,但为了迎合市场,为了迎合世俗大师也将其融入了画中,因此整幅画常常上面是牡丹,中间是石头,下面是水仙。雅与俗终于在吴昌硕的作品中和谐相处了,吴昌硕之后的文人画终于走上了一条雅俗共赏的道路,吴昌硕也成了开宗立派的一代大师。

  雅俗共赏个性鲜明

  在我们收藏吴昌硕的书画篆刻作品前,应先学会如何欣赏他的作品。吴昌硕是位从民间走过来的文人画家,他的画虽然雅俗共赏,骨子里依然透着文人的气息。中国画的源头是书法,篆刻的基础也是书法,吴昌硕书法的功力十分了得,笔笔老辣圆浑。他临习的古帖不少,终身学习的却是石鼓文,石鼓文是篆书的最高境界,吴昌硕的篆书同样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吴昌硕的大写意花卉,取材梅、兰、竹、菊、荷花、水仙、紫藤等,金碧辉煌,鲜艳夺目的牡丹也时常出现在大师的作品中。他画的紫藤、葡萄、葫芦等犹如狂草,笔笔可见深厚的书法功底。他的画作中,石头、题跋、印章、花卉顾盼生辉,有机和谐,用墨用笔浓淡干湿,轻重缓急,挥洒自如。用色也十分大胆,鲜艳的重色如西洋红也经常出现在画作中。他的画生意盎然,浑厚古拙但同时不乏书卷气,在青藤、雪个、石涛、扬州八怪等大写意绘画传统基础上,形成了个人鲜明的风格。

  (国家注册鉴定师 顾乐渠)


  以上信息由家友中国书画鉴赏网提供,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收藏热点请多关注家友中国书画鉴赏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家友中国书画鉴赏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友中国书画鉴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家友中国书画鉴赏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家友中国书画鉴赏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家友中国书画鉴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Copyright © 2010-2021 www.jiaiu.com 家友中国书画鉴赏网 版权所有
网站合作QQ:2223839923  咨询电话:13891846872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提供的所有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具体政策请以相关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