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友中国书画鉴赏网
发稿日期:2014-12-16 11:02:21 |
一、书法美的表现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书法艺术以实用的文字来体现,是否有神韵、有美感,是欣赏书法最基本应注意的。书法美的表现,不外有"实"与"虚"两个方面,即"形质"与"性情"两大方面。 1、"实"(形质)方面: "实"(形质)方面是有形、可见的。就是外在形态;主要从线条与间架结构上去鉴赏;它包括用笔、结构、章法等内容;用笔有迟急、起伏、曲折之分,笔锋有正侧、藏露之别,笔画形 态有方有圆,还要讲求笔力与笔势;结构有奇正、疏密、违和等法理;章法有宾主、虚实、避就 、气脉连贯和行列形式等表现方法。三者之间既区别又相辅相成。 2、"虚"(性情)方面: "虚"(性情)方面是无形的,就是内在精神,则须从作者对线条与结构章法的处理上显现出的个性特征与艺术风格上去体认。包括神采、气韵、意境等内容。两方面互相依存,相互为用,共同表现出书法作品的审美价值。神采、气韵、意境,都是无形之物,他须要通过有形的用笔,结构与章法加以表现。神采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古人评论书法,早有"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的 说法,但同时又指出"规矩既失,神则无存"。神采美只有通过形质美才能表现出来。气韵是书法艺术的生命,是形与神之间的桥梁,是表达情性的介质.书法家掌握了熟练技巧,运气达于毫端,以气行笔,点画之间气脉相通,气韵和神采才表现出来。意境也是书法艺术的内在美,包含意境、情调、 风度、品格等内涵。他与神采、气韵相比,更偏重于作者主观精神的表现,是更高层次的书法审美内容。书法的意境美是可以通过作品的字里行间确确实实的感触到的。 二、书法与文字的区别 中国书法最基本的外在形态是线条。人们在书法线条中,看到的是线条本身的美,它来自与书法家创造性组合的秩序感,同时也让人们在这种具有创作者风格的线条组合中,感觉到了生命的运动和自然的力量。文字要求整齐,能看懂即成,是体现人们思想的工具。而书法是一种艺术,人们已经全然忘却文字的字意,而更多地关注于线条的美感了。书法只有到了这时,才真正摆脱了文字的干扰而独立,成为一种艺术。 三、书法的品评 书法品评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他与书法创作取反方想向的运动。书法创作是集点画以成字。组字而成篇,从而表现出作品的神采境界;而书法品评的第一视觉印象常常是书作的神采、气韵、再审视它的章法,剖析它的结字,用笔、有书作的意向,而联想到生活中种种事物,作者的创作环境和思想活动,从而领会出作品的美之所在。因此,书法品评的过程,是观赏者的"美 的再创造"过程。 四、如何欣赏书法 中国书法之美是世界上独以无二的,欣赏书法得知晓书法的历史和书法的常识。书法的历史包含了书法史及中国历史(书法家的创作背景);书法常识则包含了文字学知识、书写技巧、鉴别碑帖的能力及艺术涵养。 1、知晓古今之书法演变──书法史: 书法的演变是有前因后果的。从殷商的甲骨文到现在所看到的文字,五千年的岁月展露无疑。欣赏时要清楚书法史,了解什么是隶书、草书什么是楷书,不能将不同类别的书法进行比较。 2、知晓古今之书法家背景──历史: 著名的书法作品大多都有一段趣闻,这有助于把握作品的内涵。如王羲之那鼎鼎大名的《兰亭序》就是在略有酒意时写下的,事后多次尝试也写不出更好的作品。如果知道这点,就可以深入地欣赏《兰亭序》,否则就无法搞清楚它的前因后果,笔意也无法捉摸。 3、知晓文字学知识: 书法家最爱在写时进行一些变化而达到一定的效果,有时将多种字体(如隶书、草书)合为一种字体,有时学仓颉造字,为文字增减笔划。如果不懂文字学,书法中所注重的「整体感」便消失殆尽,没有了字距、大小之美。 4、有鉴别碑帖之能力: 欣赏书法必具备鉴别碑帖之能力,避免欣赏到伪帖而不自知,完全吸收,将不利于书法的学 习和欣赏。 5、要有书写技巧: 所谓「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大部分书法鉴赏家同时也是书法家。知晓书写技巧则可以真正体会书法之美、用笔用墨之妙。 6、有艺术涵养: 书法是一门艺术,欣赏书法时要置身其中,投入欣赏,用心去看,去体会书法的"骨力"、 "姿态"、"神韵"、"气魄",才能真正达到欣赏书法的目的。
以上信息由家友中国书画鉴赏网提供,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收藏热点请多关注家友中国书画鉴赏网。
|
 |
|
家友中国书画鉴赏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家友中国书画鉴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家友中国书画鉴赏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家友中国书画鉴赏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家友中国书画鉴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